元大都

元朝的首都

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语称为Dayidu,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它在北京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国城市建筑史上光辉的一页。

1267年元朝迁都中原的中都,1272年,将中都改名为 大都(突厥语称汗八里,帝都之意),将上都作为陪都。忽必烈迁都燕京后,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兴建工作。从至元二十二年到三十一年,元大都的营建工作至此基本完毕。1368年,明太祖将大都改名为 北平。1371年,将德胜门此段新城墙以北的元大都城垣废弃,原来北城墙上的安贞门和健德门,以及东、西城墙上最北边的光熙门和肃清门也一并废弃。这四门的城楼,以及被划在城外的官署、住宅尽被拆除。至清朝,大都南城垣遗迹已完全消失[1]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城区最大的海棠林——“海棠花溪”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十个景区之一[2]

基本信息

中文名元大都

外文名Dayidu、Khanbaliq

别名大都

行政区类别元朝首都[3]

国家/地区大都路

著名景点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棠花溪、元大都土城遗址、大都鼎盛

地理位置今北京市市区[4]

所属国家中国

突厥语汗八里[5]

所属地区大都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