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禛
2

清朝第五位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曾自号破尘居士、圆明主人,庙号世宗。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十三年(1735年)暴卒于圆明园,死因或说脑溢血,或说丹药中毒[1]

爱新觉罗·胤禛于1722年至1735年在位期间,政治上厉行改革,整顿吏治,实行耗羡归公和官吏养廉银制度,确定秘密立储之制,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全国实行绅民一体当差原则,推行摊丁入亩制度,豁除贱籍;军事上平定青海罗布藏丹津叛乱、西藏阿尔布巴叛乱;文化上屡兴文字狱,禁天主教,驱逐西洋传教士于澳门。著有《世宗宪皇帝文集》《御选语录》等[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爱新觉罗·胤禛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678年12月13日

逝世日期1735年10月8日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代表作品雍邸集、大义觉迷录

主要成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推行国计民生改革
设立军机处
设立会考府
将青海纳入版图
摊丁入亩
火耗归公
废除贱籍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改革
加强君主集权

破尘居士、圆明主人

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所处时代清朝

逝世地北京圆明园

别称雍正皇帝、纳伊拉尔图托布汗、文殊皇帝

出生时间1678年12月13日(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2]

去世时间1735年10月8日(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主要作品雍邸集、大义觉迷录

重要改革改土归流[3]、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除贱籍、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

庙号世宗

年号雍正(1723年-1736年)

陵寝清泰陵

在位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前 任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继 任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

封 号和硕雍亲王(1723年以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