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

古代武官行业工作者

校尉(xiào wèi)是中国历史上的武官官职[1]

校尉始置于秦朝,设立有左右校尉,领兵,其地位略次于将军。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为略次于将军的武官。汉武帝时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分领特种军队;又有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东汉略同。校尉手下有自己统领的部队,而将军却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所以校尉的实际影响力有时候甚至超过将军,东汉末年三国序幕之时,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而其手下的西园军校尉袁绍、曹操等却以此带领士兵兵变杀死了所有的宦官。魏晋与南朝宋、齐、梁、陈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三国魏又特设千人督校尉,主领兵。隋炀帝改府兵领兵官大都督为校尉,秩正六品。唐制府兵以三百人为团,以校尉领之[1]。唐、宋、元、明六品以下,清只限于八九品。明、清以卫士为校尉。明锦衣卫的校尉同差役。清除散官外,实职不用校尉名,仅为习称[2]

基本信息

中文名校尉

始置[3]

级别中级军官

定义中国历史中的武官官职

种 类城门校尉、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等

代表人物霍去病

出 处重修始祖荣公遗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