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东亚传统弹拨乐器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是拨弦类弦鸣乐器,由秦代的“弦北鼓”发展而来,本作“批把[1]

琵琶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2]

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两大流派。平湖派琵琶艺术对研究民族音乐史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琵琶

外文名Pipa

产生年代秦朝

代表曲目十面埋伏[3]、 霸王卸甲、春江花月夜

流派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汪派

种类五弦、四弦、响琴

读音pí pa

别名批把

类别拨弦类弦鸣乐器

属 性弹拨乐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