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
2

对上海租界的说法

十里洋场,指旧上海的租界或租界的繁华景象,是满清末年统治阶级赔钱赔地的屈辱的符号。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县城以北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1849年法租界也在上海县城与洋泾浜之间的土地上建立。这些租界是为避免“华洋杂居”容易发生华洋冲突而划出和建立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洋人为“夷”,所以华人称租界为“夷场”。“十里”之名,一般认为只是一个虚拟词,表示大;也有人认为美租界沿苏州河两岸发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泾和泥城河(今西藏南路和西藏中路),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苏州河与黄浦江,周长约十里,故被称为“十里洋场”。以后租界面积虽扩展若干倍,但“十里洋场”之名一直沿用了下来。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十里洋场

出处健美(茅盾)[1]

拼音shí lǐ yáng chǎng

旧时意思指洋人较多的地方

意思泛指繁荣的市场

用法宾语、定语、指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