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
2

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川剧属于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明代时期“出现了”川剧,清代初期“诞生”了川剧,清代中期“形成”了川剧。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1-2]

川剧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明末清初,昆曲、弋阳腔、青阳腔、陕西梆子等声腔流入四川,乾隆、嘉庆年间与当地的薅秧调、川江号子等逐渐融合,基本完成了外来声腔“四川化”的演变过程。辛亥革命前后,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及四川本土的灯戏在同台演出过程中融为一体,形成“五腔共和”的川剧,一直延续至今[1]

川剧剧目丰富,以《黄袍记》《五子告母》《柳荫记》《彩楼记》《白蛇传》《拉郎配》等为代表作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川剧

别名川戏

流行地区川渝云贵

遗产编号Ⅳ-12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四川省

所属性质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2006年[3]

类型戏剧

形成时间清朝乾隆年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