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
2

铜石并用时期

龙山文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时间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之前或与夏初略有交错,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

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在龙山镇发现了城子崖遗址。之后,考古学家们在城子崖遗址发现了一批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1]

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蛋壳陶杯”,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2-3]

基本信息

范围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4]

首次发现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

发现时间1928年4月4日

实质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中文名龙山文化

外文名Longshan Culture

名称命名城子崖遗址中的黑色陶片

断代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中心区河南、山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