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晚清大臣、学者、末代帝师

陈宝琛(1848年10月19日-1935年3月5日),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出生于福建闽县螺洲。晚清大臣学者末代帝师

陈宝琛于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八年(1882年)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光绪廿四年(1893年)掌教福州鳌峰书院。宣统元年(1909年)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年)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民国廿年(1931年)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民国廿四年(1935年)捐馆,年八十八[1]

陈宝琛直言敢谏,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四人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甚得清帝宠信,代表作有《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1]

基本信息

中文名陈宝琛

别名陶庵、听水老人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48年10月19日

逝世日期1935年3月5日

出生地福建闽县螺洲

代表作品沧趣楼诗集、听水斋词

身份官员、学者

主要成就提出“联与国”的外交主张
创办苍霞精舍
末代帝师

伯潜[2]

弢庵

谥号文忠

所处时代清朝

逝世地天津

追赠太师

墓葬福州马尾区君竹村西300米登龙岭

妻子王眉寿

官职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