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
23

汉末三国文学家

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文姬,陈留郡圉(yǔ)县(今河南杞县)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其父蔡邕(yōng)。

蔡文姬博学多识,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幼年时因父受诬陷而获罪,全家充军。兴平二年(195年),嫁给卫仲道,夫亡且无子女。初平三年,天下大乱,蔡文姬被匈奴骑兵掳到南匈奴(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改嫁给匈奴左贤王,生2子。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统一北方,怜惜蔡邕无子女,便派人出使匈奴,赎回蔡琰。蔡琰回来后,再嫁同郡(陈留)屯田都尉董祀。之后,受曹操之命,回忆并写下旧日所藏之书400余篇[1]

蔡文姬一生坎坷,感时乱离,追怀悲愤,作《悲愤诗》108句,540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五言长诗。所著《胡笳十八拍》收入宋人朱熹所编《楚词后语》,为后世广为流传[1]。范晔赞曰:“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2]

基本信息

中文名蔡文姬

别名蔡昭姬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

代表作品悲愤诗[3]胡笳十八拍

身份文学家

主要成就首次创造五言体长篇自传叙事诗

文姬、昭姬

本名蔡琰[4]

所处时代东汉→三国(曹魏)

朝代汉末三国

配偶卫仲道、匈奴左贤王、董祀

父亲蔡邕

陵墓位置陕西省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