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1905年3月5日-1950年2月28日)原名戴梦鸥,名承,字朝安,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望舒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后期新月派、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1]

戴望舒和杜衡张天翼施蛰存等人成立了文学小团体“兰社”,创办了《兰友》旬刊。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1-2]

戴望舒先生为祖国崛起的呼喊穿越了时空,唤醒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2]

为纪念戴望舒,后人为其建立一座纪念碑,位于法国里昂大学的校园内一丛丁香花旁,纪念碑上用中文写着:“纪念中国诗人戴望舒里昂中法大学学生”[2]

基本信息

中文名戴望舒

别名雨巷诗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5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1950年2月28日

出生地浙江杭州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复旦大学

代表作品雨巷[3]我的记忆

职业诗人、翻译家

文学流派现代诗派

笔名信芳、江思、艾昂甫等

原名戴朝安、戴梦鸥

字号字朝安

师从田汉

逝世地北京

称号诗坛的首领

职称教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