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国男作曲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1],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波恩[2],毕业于波恩大学,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并称为“维也纳三[3]

其4岁起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学会了演奏钢琴、管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和长笛。13岁时,当上了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和教师、助理管风琴师。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和创作。之后跟随作曲家海顿学习作曲。27岁起,逐渐失聪[4]。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去世,终年57岁[4-5]

他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3-4]

基本信息

中文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外文名Ludwig van Beethoven

别名贝多芬

国籍德国

民族日耳曼民族

出生日期1770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1827年3月26日

出生地德国波恩[6]

毕业院校波恩大学

代表作品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7]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家、演奏家

主要荣誉集古典主义音乐大成 、将声乐融入交响曲
扩大交响曲规模 、以谐谑曲替代小步舞曲成为交响曲第三乐章

音乐特点浪漫而古典、情趣而激昂

墓地维也纳中央公墓

老师海顿

信仰基督新教

逝世地维也纳

乐 派古典乐派

尊 称乐圣,交响乐之王

身高162cm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