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之乱

南北朝时期的动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是指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至正光六年(公元525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反抗北魏王朝统治的大起义[1]

北魏初期,北魏王朝为防御柔然的攻扰、护卫京都平城及强化北部边境地区的统治,在平城以北自西而东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今内蒙古五原东北、固阳西南、武川西、四子王旗东南、兴和西北)和怀荒(今河北张北境)六个军事重镇,镇将多为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或中原强宗子弟。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后,政治重心南移北方镇务逐渐松弛六镇将士不再受到重视,地位随之下降[1]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长期戍边的六镇将士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年)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2]。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正光五年(524年)三月,北魏调兵讨伐义军,以临淮王元彧都督北讨诸军事,镇压破六韩拔陵。北魏虽多次进兵镇压,但仍未将乱事平定,最后不得不依靠原六镇所抵御的柔然兵才能把乱事镇压下去。最后,北魏王朝将被俘义军和六镇居民20万人分徙于冀、定、瀛三州(今河北冀州、定州、河间),六镇起义至此失败[1]

六镇起义沉重打击了渐趋腐朽的北魏政权,影响遍及各地,但六镇军民的安置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也因此引发了日后葛荣领导的更大规模的河北起事[1]

基本信息

时期南北朝时期

爆发原因鲜卑贵族和士兵待遇下降

主要人物高欢、宇文泰、尔朱荣、破六韩拔陵葛荣

性质鲜卑族反汉化的一种抵抗

中文名称六镇之乱

别名六镇起义

发生时间524年-531年[3]

事件结果起义失败,尔朱荣控制北魏政权,北魏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