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清曲

流行于扬州一带的的曲艺唱曲形式

扬州清曲是在明清时期流行于扬州一带的俗曲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艺唱曲形式,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俗称“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上海等地,用扬州方音表演[1]

该曲艺在清代初期即已形成,为坐唱表演形式[2],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二人至八九人分持琵琶三弦月琴四胡二胡扬琴由及檀板、碟子、酒杯等自行伴奏坐唱,走上高台后大多由5人分持琵琶、三弦、二胡、四胡和扬琴自行伴奏坐唱。唱腔曲调为各类曲牌,早期主要用【劈破玉】【银纽丝】【四大景】等,后来主要用【软平】【骊调】【南调】等。节目分为采用单支曲牌演唱的“单片子”和两支以上曲牌连缀或联套演唱的套曲两种类型。套曲又分为“小套曲”和“大套曲”,以【满江红】为主要曲调的套曲俗称“五瓣梅”[1]

该曲艺的演唱分职业性和自娱性两种,前者在旧时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走街串巷或在航行于内河的客船上卖艺,后来主要由专业曲艺表演团体的专职演员进行表演;后者多系店员、小手工业者和知识阶层的市民客串演唱[1]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V-25[1]

基本信息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申报地区江苏省扬州市

遗产类别曲艺

遗产编号V-25

地区江苏省

中文名扬州清曲

别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

保护单位扬州市广陵区扬州清曲传承发展研究会[1]

非遗级别国家级

始兴年代元代

流行地区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

经典曲目《十杯酒》《三国》等

代表人物聂峰、陶美芳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