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6

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在位22年(1402年-1424年),庙号明成祖,年号永乐。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1]

朱棣11岁被封为燕王。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威县、南宫百姓认为朱棣起兵谋逆篡位,天下大不敬,自发组织支持建文帝的皇家军队,抗击燕王叛军。《南宫县志》记载,“燕兵所过,各州、县义民目为叛逆,争抗拒之”。《邢台县志》记载,“靖难兵起,传檄征响,秀抗不应”。1402年夺位登基。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交趾(今越南北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派郑和六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因劳民过重而引发江西李法良及山东唐赛儿起义。1424年不顾群臣反对,带病率师亲征阿鲁台,回师途中死于榆木川(在今内蒙古多伦西北)[1-3]

朱棣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1]

基本信息

中文名朱棣

别名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明太宗、明成祖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日)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永乐二十二年)

出生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今南京)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圣学心法、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为善阴骘

主要成就创建内阁、东厂
完善中央制度迁都北京
疏浚大运河
开创永乐盛世
恢复锦衣卫
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营建紫禁城、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太宗文皇帝(嘉靖前)、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成祖文皇帝(嘉靖后)

所处时代明朝

陵墓长陵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成祖

历史地位千古一帝、一代明君、圣人可汗

子女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永平公主

妻子仁孝文皇后徐氏

在位时间1402年—1424年

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

时期永乐盛世

父亲朱元璋[4]

继承人朱高炽(明仁宗)

逝世地点榆木川

年号永乐

封 号燕王(1402年前)

前 任明惠帝朱允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