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鲉

鲉科蓑鲉属动物

蓑鲉(学名:Pterois volitans),别名火鸡鱼、狮子鱼,取名蓑鲉主要是因为狮子鱼胸鳍和背鳍上长着长长的鳍条和棘刺,外形很像古人的蓑衣[1]鲉形目鲉科蓑鲉属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物种。

狮子鱼体表黄色,布有红色至棕色条纹,背部有毒棘,胸鳍羽状,背鳍、臀鳍和尾鳍透明;两眼上方有数根触须,吻长而狭,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眼间隔狭而凹入;口端位,上颌中央有一凹刻,鳃盖骨具一扁棘,鳃孔宽大,体被圆鳞或栉鳞。

蓑鲉不善于游泳,昼伏夜出且生性懒惰,白天常停栖在礁石的阴暗处,并将腹部贴向礁石,以保护自己;当危险来临时,蓑鲉会尽量张开鳍条,以此威慑敌人。在夜间,蓑鲉从隐蔽处游出寻找猎物,主要以鱼虾等为食。蓑鲉的繁殖方式为卵生,通常在夏季产卵。其以甲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2]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有些也会生活于深水中。

蓑鲉是一种独特的鱼类,鳍条里含有致命的毒液,一旦被刺,轻者疼痛难忍,重者会失去知觉,如治疗不及时还会有生命危险。被蓑鲉刺伤后,只要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入热水中,就能起到解毒作用。假如伤口中有折断的毒刺,必须先用镊子将断刺取出[2]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蓑鲉

鲉形目[3]

拉丁学名Pterois volitans

亚目鲉亚目

鲉科[4]

亚科蓑鲉亚科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蓑鲉属[5]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蓑鲉

亚纲辐鳍亚纲

分布区域印度洋、太平洋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6]

体长25-40厘米

保护级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体表颜色黄色、布有红色至棕色条纹

行为习性性格孤僻、喜独居

形态特征背鳍很高、鳍棘细长、鳍膜深裂

别名狮子鱼、火鸡鱼、火鱼、魔鬼蓑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