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

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1723年(雍正元年),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视为清朝锁国的开始。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限制了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慢慢落后于世界。

基本信息

中文名闭关锁国[1]

外文名Cut off country from Outsides

读音bì guān suǒ guó

释义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出处《周易·复》

发生时间中国、日本等古代封建王朝末期

所处时期明清

性质国家政策

基本表现海禁;一口通商

主要影响阻碍中外联系,中国逐渐落后[2]

主要涉及国家中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葡萄牙;西班牙;南洋各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