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冷兵器

钺(yuè)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青铜兵器,有“斧王”之称,古时多用于打仗,因其是用于斩杀的刑具,故而又演化成为权力的象征,古代王者出师,手中常常持钺[1]

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其形制与相似,又比斧大三分之一,杆长一尺半,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杆末端有钻。其铸造精良,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其用法包括斧、矛、枪、刺、拨、点、追等,有长杆钺和短杆钺两种,使用方式有劈、剁、搂、抹、云、片等。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降低,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作为军权的象征[2]。钺作为礼兵器,出现于早商,是许多贵族成年男子的陪葬品;宋以后,钺作为兵器基本上退出战争兵器序列,只在祭祀等特定的场合作为一种象征意义有所保留。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出现年代早商

出处史记

属性汉语汉字

基本技法劈、剁、刺、搂等

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字义古代一种兵器、古星名

拼音yuè

地区中国

分类兵器[3]

象征征伐

材料青铜、铁

繁体

部首

五笔QANT(86),QANN(98)

仓颉OPIV

郑码PHZ

字级二级(4532)

注音ㄩㄝˋ

总笔画5+5

四角83750

结构左右

电码6885

区位7865

统一码94BA

造字法形声

异体字戉 鈅 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