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中国古代数学和天文学著作,成书于公元前100年前后,由汉代数学家赵君卿作注,北周数学家甄鸾重述,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注释[1-2]。
该书包含算学、历法、天文测量和宇宙论等多方面内容,利用圭表原理,观测晷影极游,运用勾股术推测日月行度,确定一年的日期和季节的早晚,以及太阳的远近大小和宇宙的构造。
该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算法的著作之一,在天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将其列为《算经十书》的第一种。
中文名周髀算经
别名周髀
外文名Chou Pei Suan Ching
作者赵君卿注(汉)、冯经撰 (清)、甄鸾重述 (北周)、李淳风释 (唐)
主要成就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
地位算经的十书之一[1]
内容数学、天文
地区中国
作用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
类别数学著作
创作年代约公元前一世纪
文学体裁数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