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桑诺尔布

中国诗人

贡桑诺尔布(1871年-1930年),字乐亭,号夔(kuí)庵,蒙古族,生于内蒙喀喇沁右旗,清末蒙古王公,中国改革家,喀喇沁扎萨克多罗都稜郡王兼卓索图盟盟长,乌梁海济拉玛的后裔,旺都特那穆济勒的长子。

贡桑诺尔布1899年春承袭勒喀喇沁王的职位,世人称之为“贡王”。袭爵后将税收改为定额制,废除跪拜礼,提倡鞠躬礼。鼓励新式结婚。在辛亥革命时与孙中山有来往,和严复梁任公(启超)、吴昌硕等学者画家有深厚的交谊,在旗内改革旧政,兴办教育。1902年开办崇正学堂,招收旗民子弟免费入学。设立了守正学堂,专施军事训练,此后又兴办毓正学堂,专收女生,这是蒙古族最早的女子教育。1905年冬以启发民智,宣扬新政为宗旨主办内蒙古第一份报纸《婴报》。担任北洋政府蒙藏事务局和蒙藏院总裁期间,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

贡桑诺尔布的事迹记载于赵林海主编的《开明蒙古王-贡桑诺尔布》[1]

基本信息

中文名贡桑诺尔布

外文名Günsennorob

别名字乐亭、号夔盦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

出生日期1872年

逝世日期1931年

代表作品竹友斋诗集

身份政治家、诗人

主要成就兴办商贸实业,创建蒙藏学校
倡导民俗新风,注重农牧改良

王爵札萨克多罗都棱郡王

官职畅威将军、卓索图盟盟长

称号贡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