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七世

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Il,905年5月17日-959年11月9日),拜占廷帝国皇帝(945年- 959年),被冠以“生于皇室紫色寝宫者”,是首位使用这一称号的皇帝。马其顿王朝利奥六世(886年-912年在位)之子。

908年,君士坦丁七世被父皇加冕为共治帝,但先后受控于叔父亚历山大(912年-913年在位)、监护人兼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尼古拉斯、母后邹伊、国丈罗曼努斯一世(920年-944年)等人,直到945年才最终继承了皇帝的权力。

他喜好诗词,迷恋文学,是拜占廷历史上最有学问的皇帝。撰写了《论礼仪》《论帝国的统治》《论军区制》等文史作品。[1]

基本信息

出生地君士坦丁堡

主要成就著有《帝国行政论》

本名君士坦丁七世

所处时代马其顿王朝

别称Constantine VII Porphyrogenitus

族群拜占庭人

出生时间905

去世时间959

主要作品《帝国行政论、典仪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