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
5

唐代医药学家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1],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2]

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录,终于完成了《千金要方》。唐初,孙思邈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3]。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4]

基本信息

中文名孙思邈

别名药王、妙应真人、孙十常、白山药王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541年(存在争议)

逝世日期682年

出生地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

朝代唐代

代表作品千金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职业医药学家、道士

享年142岁[5]

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

绰号圣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