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

古代国家

西突厥(Western Turkic Khaganate,583年-657年)立国于6世纪中期,强盛时疆域囊括整个中亚,势力范围东起敦煌,西尽里海,7世纪后期被中国唐朝所灭。

583年东西突厥分裂,西突厥射匮可汗广开疆土,东起今山西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统叶护可汗把汗庭迁到石国(今乌兹别克塔什干)北面的千泉,派吐屯驻西域各国,收敛征赋。这是西突厥最强盛的时期[1]

贞观初年,统叶护被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争立。642年(贞观十六年)九月,唐安西都护郭孝恪连续击败乙毗咄陆军,西突厥属部处密降唐。651年,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在双河(今新疆博乐、温泉一带)和千泉,总领十姓部落,控制西域各国,进攻唐朝的庭州等地。657年,唐朝苏定方等征讨西域,俘获贺鲁,西突厥灭亡。部分西突厥部落因不服唐朝的管制,举族西迁,尔后他们和他们的后裔继续活跃于西亚的历史舞台上[1]

基本信息

国家领袖射匮可汗、统叶护可汗、沙钵罗可汗

国土面积319万平方公里(612年)

所属洲亚洲

首都西突厥王庭

主要民族突厥人[2]

官方语言突厥语

货币粟特文钱

英文名Western Turkic Khaganate

起讫时间583年—657年

中文名西突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