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
24

中国古代民间爱情传说故事

《白蛇传》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与《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白蛇传》的故事有学者认为起源于唐代,唐代两则《白蛇记》《李黄》《李琯》中,女主人公是由白蛇精幻化而成的女子,人们从用口头相传转成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也有学者认为《白蛇传》起源于宋代的《西湖三塔记》,宋元时期出现了与白蛇相关的话本《西湖三塔记》,白蛇的化身白衣女人,被法师镇压在湖内石塔下。至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娘子是由白蛇幻化而成的凶残妇人,许宣是一个贪恋美色且胆小的男性,还和法海共定计谋收白蛇入钵,通过化缘砌成七层宝塔,导致白蛇精和青鱼精千年万载被压塔下。这个故事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上都已定型,白娘子身上的妖气变弱[1-2]。至清代时故事成熟,故事内容更丰富,白蛇生子,白蛇的妖性变弱,赋予更多的人性。白蛇传故事的主要情节有篷船借伞,许仙惊死,盗仙草、水漫金山、被镇塔下等,故事表达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

白蛇传讲述的是人蛇恋情,它是人妖恋的具体表现形态,在中后期的演变过程中,白蛇为许仙生下孩子,这既是古代传宗接代的观念的显现,也是白蛇由妖到人的转变。在传统社会文化中,以男性为中心,在白蛇传传说中白蛇的形象不断演变,反映出女性地位与两性关系的变化。故事中女强男弱的婚姻模式,也形成了白蛇传传说的悲剧结局,传说中的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的主题对现在社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白蛇传传说中有许多关于团圆等传统文化,更加入了许多民俗文化到传说中,如西湖清明踏青、祭祀烧香、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活动。白蛇传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加入法海的形象,也是宗教利用传说宣传宗教信仰,白娘子与法海斗争,这也是人们反抗天理与人欲的具体表现。

白蛇传》的传说发展到今,成为故事、歌谣、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及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题材,影响不断扩大,并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印度、英国等许多国家[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蛇传

记载白蛇记、西湖三塔记、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主题思想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

发源地河南汤阴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外文名The Legend of the White Snake

作者中国民间集体创作

创作年代明末

作品出处警世通言、雷峰塔、义妖传

文学体裁民间故事

主要人物白素贞、许仙、小青、法海

最新电影白蛇传说

相关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

地位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