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

晚清时期首位驻外使节

郭嵩焘(1818年-1891年),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湘阴人。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1]。郭嵩焘葬于飘峰之茔(今汨罗市沙溪镇划江村)[2]

郭嵩焘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咸丰四年(1854)至咸丰六年(1856)佐曾国藩幕。同治元年(1862),被授为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同治二年(1863)任广东巡抚,同治五年(1866)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光绪元年(1875),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光绪四年(1878)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光绪十七年(1891)病逝,终年73岁[1]

郭嵩焘一生著述颇多,主要有《养知书屋遗集》《史记札记》《礼记质疑》《中庸质疑》《使西记程》《郭侍郎奏疏》《养知书屋文集》《郭嵩焘日记》等[1]

基本信息

中文名郭嵩焘

别名学名先杞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18年(戊寅年)

逝世日期1891年07月18日(辛卯年)[3]

出生地湖南湘阴[4]

代表作品养知书屋遗集、玉池老人自叙、史记札记

身份官员、将领、外交家

主要成就赴江西剿太平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
湘军创建者之一
办理洋务
出任首任驻英公使

伯琛

筠仙、玉池老人[5]

所处时代清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