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5

唐代文学家,诗人

陈子昂(659年—700年),字伯玉,唐代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他不仅是杰出的诗人、初唐诗歌革新旗手,而且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被誉为“诗骨” “唐之诗祖”和“一代文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与李白宋之问孟浩然贺知章司马承祯等九人,被时人称为“仙宗十友[1-3]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陈子昂第一次参加进士科考试,以落第告终。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年),陈子昂再次参加进士科考试,对策高第,释褐为将仕郎。垂拱二年(686年),大唐安西四镇边境局势紧张,陈子昂跟随左补阙乔知之去往西北前线支援。永昌元年(689 年),迁右卫胄曹参军。691年,陈子昂因母亲去世,上表请求丁忧。693年,陈子昂为母丧守孝结束后,被提拔为右拾遗,即为指出皇帝政策失误的谏臣。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被贬为军曹。圣历元年(698年),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对陈子昂加以迫害,最终陈子昂在狱中忧愤而死[2条]

代表作有《感遇》诗38首、《登泽州城北楼宴》《登幽州台歌》《观荆玉篇》《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度荆门望楚》《晚次乐乡县》《送魏大从军》等[2]

基本信息

中文名陈子昂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659年(或说658/661年)

逝世日期700年(或说699/702年)

出生地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代表作品感遇诗38首、登幽州台歌[5]登泽州城北楼宴、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主要成就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
召唤新时代刚健文风的重要代表

字号伯玉

别称陈伯玉、陈拾遗、诗骨

朝代唐朝(武周)

结局冤死狱中[6]

遗迹陈子昂读书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