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清朝兴民学堂校长、广东教育总会会长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别号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1]。祖籍广东梅县,出生于中国台湾省苗栗县,晚清官员、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2]。曾任兴民学堂校长,广东教育总会会长。与黄遵宪、丁日昌、何如璋并称为“岭东四先生”[3]。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后告假回到中国台湾省亲,任《台湾通志》采访师。曾先后主讲台中衡文书院、新竹山庄书院等。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军入侵中国台湾后,率义军与之血战20余昼夜,但最终义军失败,丘逢甲出逃,回祖籍镇平定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潮州韩山书院山长,后又在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任主讲。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创办潮州“同文书院”。1911年9月,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享年48岁[2条]。
丘逢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曾参与筹划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其诗风格上受杜甫、陆游诸家影响,充满爱国感情,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等作品[5]。
基本信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