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缵绪
清朝陕西按察使(大埔籍)
杨缵绪,字式光,号节庵,生于康熙丁丑年(1697年)闰三月,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员外郎,迁山西省监察御吏,后累官至陕西按察使。其为官清正硬直,有胆气。曾以焦弘勋案与庄亲王抗礼,秉公执法,不附不阿,惊动京师,名噪一时。于乾隆二十四年(1814年)告老还乡。其妻因上事祖姑,下逮元孙,而受御赐“七叶衍祥”金匾,至今仍悬挂在中堂。[1]
杨缵绪,字式光,号节庵,生于康熙丁丑年(1697年)闰三月,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员外郎,迁山西省监察御吏,后累官至陕西按察使。其为官清正硬直,有胆气。曾以焦弘勋案与庄亲王抗礼,秉公执法,不附不阿,惊动京师,名噪一时。于乾隆二十四年(1814年)告老还乡。其妻因上事祖姑,下逮元孙,而受御赐“七叶衍祥”金匾,至今仍悬挂在中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