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2
中国历史朝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共有15世16王,前后持续约278年。西周极盛时(约为公元前11世纪)全国人口有1371万4925人。其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甘肃一带,北到今辽宁,南到汉江和长江,东南到今江苏[1-4]。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趁商王朝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之机,率兵伐商,灭掉商朝,建立周朝。西周初期成康之治政局稳定,后期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直接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西周末期,周幽王乱政失德,废黜申后与太子,引起申侯的反叛。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趁机攻入丰镐二京,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3-4]。
西周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履行义务;实行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划定等级,维护国家统治;还设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5]。
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为分界,此前称西周,此后称东周[1]。
西周服饰分为五类,第一类高级贵族形象,服饰多衣纹华丽;第二类是中层贵族形象,头戴歧角形高冠;第三类为西周贵族亲信近侍形象;第四类为平民形象,高领短上衣,下着裳;第五类为奴隶形象,裸体束发。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成为西周时期基本的服饰形制[6]。
西周大型的竖穴墓,墓长多在4-5米以上,而最小者长不足2米[7]。
基本信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