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地处五老峰东南,始建于公元940年,截至2017年4月11日,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书院山环水合,幽静清邃,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2]。
唐贞元年间,江州刺史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筑台榭,植花木。南唐朝廷在此设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至到南宋朱熹知南康军,方得以兴盛。宋代理学家朱熹重建书院,并亲自在此讲学[1]。白鹿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紫阳书院西。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3]。白鹿洞书院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建筑景点[4]。
1988年1月13日,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白鹿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996年,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