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
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辽朝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1]。
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耶律隆绪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大辽”。1125年,辽被金朝所灭[1]。
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管理,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创造契丹文字,同时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综合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将辽朝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2]。
辽国九位皇帝分别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1]、辽太宗耶律德光[3]、辽世宗耶律阮[4]、辽穆宗耶律璟(jǐng)[5]、辽景宗耶律贤[6]、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7]。
基本信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