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2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原名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继任者为弘治皇帝[1-2]。
“土木堡之变”后,年仅4岁的朱见深被自己的亲叔叔朱祁钰废了太子位,逐出紫禁城。7年后,明英宗夺回王位,少年朱见深才恢复太子地位[3]。成化初年,宪宗经历了两场政治风波,一是河南人刘通、石龙聚众在房县(今湖北)造反;二是大藤峡之乱。宪宗即位之初,恢复了郕(chéng)王朱祁钰的帝号,上谥号为景帝,平反了于谦冤案,让大量被贬逐的正直大臣复职,朝政颇有振兴的气象。但好景不长,后在位期间政治昏暗,奸臣当道,宠信术士和宦官,因而宦官汪直受宠,负责秘密侦伺的内廷机构西厂,西厂横行不法,王室奢侈而官吏贪污盘剥,加上连年的水、旱灾,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宠幸长自己17岁的侍女万贵妃,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去世。成化十年(1474年),朝中难有直臣容身。1475年,立朱佑樘为皇太子。1487年9月9日,在乾清宫病逝,时年41岁[1]。
朱见深在位期间诞生了成化瓷[4]。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较为松动,曾亲自编写《文华大训》一书,垂训子孙。 朱见深还绘画了《一团和气图》《岁朝佳兆图》[5-6]。
“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juān)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明史》评)[7]
朱见深子女有朱佑极、朱佑樘、朱佑杬等;皇后有吴氏、王氏,嫔妃有万妃、淑妃纪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