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
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字宣仲、宜重,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出生于天津,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哈佛大学,美籍华人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1-2]。
1914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学士学位,并创作《和平进行曲》,曾参加歌剧《阿依达》的指挥和演出。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1920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研究部导师、国语统一筹备会委员。1921年,进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1922年,发表自行创制的罗马字拼音式[3]。1925年,任清华国学院导师。1929年,任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1]。1945年,被选举为美国语言学会的会长。1946年11月,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和美国人文艺术及科学院院士[4]。1968年,出版《中国话的文法》《语言与符号系统》两部著作,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世界一流语言学家的地位[5]。1982年2月25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0岁[3]。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最早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学术方法,从多方面对现代汉语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5]。其在语言学方面的代表作有《现代吴语的研究》《国语留声片课本》《季姬击鸡记》等;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厦门大学校歌》等;翻译的代表作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等[2]。
赵元任的六世祖是清朝诗人、史学家赵翼,其祖父赵执中官至冀州直隶州知州,父亲赵衡年为清代举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