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出生于法国贝桑松,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1]

雨果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被绶予上议院议员职位,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并因此被放逐国外。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诗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即《船长》)等[2]。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维克多·雨果

外文名Victor Hugo

别名雨果、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国籍法国

出生日期1802年2月26日[3]

逝世日期1885年5月22日

出生地法国贝桑松

毕业院校法兰西学院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诺曼底”号遇难记、悲惨世界、笑面人、“诺曼底”号遇难记、海上劳工、九三年

职业作家、诗人

主要成就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4]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逝世地巴黎

文学运动浪漫主义

信仰人道主义、自由主义[2]

配偶阿黛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