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王

金代第四代皇帝

海陵王(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完颜亮,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长孙,完颜宗干次子,金代第四位皇帝

皇统九年末(1150年初),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为帝,改元天德。即位后,处死同谋者完颜秉德唐括辩、完颜宗懿及金太宗子孙七十余人,多用汉人、契丹人、渤海人掌朝政[1]。完颜亮在位期间严肃吏治,能够听取臣下的某些有益建议,迁都燕京后,完善中央集权,颁“正隆官制”,大量印钞铸钱,使南迁女真人与汉人杂处耕作[1],进一步巩固和奠定金王朝的统治。1161年,完颜亮在瓜洲渡江作战时,被部将耶律元宜等刺杀,终年40岁。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降封完颜亮为海陵郡王,谥号炀。二十一年,再降为海陵庶人[1]

念奴娇·咏雪》是海陵王著作的词[2]

基本信息

中文名海陵王

外文名迪古乃

别名海陵王、金废帝、完颜迪古乃、完颜元功

民族女真族

出生日期1122年2月24日

逝世日期1161年12月15日

出生地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代表作品大金国记·海陵炀王记上

身份皇帝

主要成就确定一省六部制
加速女真族汉化
迁都燕京
正隆南伐

元功[1]

本名完颜亮

谥号海陵炀王

陵墓大房山鹿门谷诸王

逝世地瓜洲渡

朝代金朝

在位时间1149年 - 1161年

年号天德(1149年)、贞元(1153年)、正隆(1156年)

主要作品待月、书壁述怀、咏道驿竹、过汝阴作

最高官职平章政事、都元帅、太保、领三省事(1149年之前)

安葬地山陵西南四十里(今北京市房山区海陵王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