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人,中共党员,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38年,考入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1941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并于194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1953年,拒绝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携妻挈女归途。1958年,负责核武器研制的九所在京正式成立,后发展为九院;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历任九所副所长、九院副院长。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推动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其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25日被追认为烈士。1985年,被授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7月,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1]

郭永怀的妻子是李佩[2],女儿是郭芹[3]

基本信息

中文名郭永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9年4月4日

逝世日期1968年12月5日

出生地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代表作品郭永怀文集[4]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5]
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首任副所长

研究领域航空工程

教育背景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

妻子李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