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人物。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进士出身,宋徽宗、宋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
张邦昌在金兵围汴京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靖康之难后,被金国强立为“伪楚”皇帝,历时一月。金撤兵后,逊位还政赵构,但迫于叛国时舆压力,终被赐死。
张邦昌有过登极称帝的所谓“逆举”。在讲究君君臣臣的古代,他的行为被史家大加鞭挞。但张邦昌亦有其积极的一面:跟随康王在金营为质期间,站在宋朝一方,维护宋朝的利益;在被逼登上伪楚皇帝之位时,为保存宋朝的实力做过积极的努力,为南宋王朝的创建亦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他的功绩应给以肯定[1]。
中文名张邦昌
别名张子能、张时彦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081年
逝世日期1127年11月01日[2]
出生地阜城县大龙湾
身份宰相、太宰兼门下侍郎
字子能
所处时代北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