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1912年3月14日-1940年6月28日),笔名伐扬、匿名子等,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慈溪,毕业于光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中国现代小说家[1]。
1929年穆时英考入光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0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及《黑旋风》。1936年穆时英赴香港处理家事,抗战爆发后滞留香港,任《星岛日报》编辑。1939年3月,穆时英与许地山、戴望舒等一起出席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成立大会。穆时英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善于以主观感觉色彩独特的语言反映大都市繁华、喧嚣、快节奏的生活,刻画“悲哀的脸上戴了快乐的面具”类的人物[2],作品有《南北极》《公墓》《交流》等。1940年6月28日穆时英因枪击逝世[1]。
穆时英与刘呐鸥、施蛰存等形成中国文坛上的新感觉派作家群[1]。
别名笔名伐扬、匿名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2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1940年6月28日
出生地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镇
毕业院校光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代表作品南北极、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
职业中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
中文名称穆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