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原名匐勒,后赵明帝,字世龙,上党武乡羯胡族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319年-333年在位)。谥号明帝,庙号高祖。
石勒初年投靠刘渊,后率军独立,即位称赵王,以襄国为都城,史称后赵。在张宾辅助下,陆续消灭了王浚、邵续、段匹磾等势力,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盛的国家。333年去世。
《石勒评传》中评价其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由奴隶登上帝王宝座。他大胆改革创新,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在识人用人方面,也有过人之处。其改革、惩贪、奖廉的执政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备受启迪[1]。
中文名石勒
民族羯族
出生日期274年[2]
逝世日期333年8月17日
出生地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武乡县)
身份皇帝
主要成就建立后赵[1]灭亡前赵[3]南征东晋[4]北侵代国[4]减租缓刑[2]求贤纳谏[5]建立选官制度[3]
字世龙
本名㔨勒或匐勒[1]
谥号明皇帝
陵墓高平陵
逝世地襄国宫城西阁[1]
别称石世龙、赵明帝
庙号高祖
朝代十六国(后赵)
年号太和、建平
在位时间319年—3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