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公
春秋时秦国国君
秦德公(公元前709-公元前676),本名赵嘉,是春秋时秦国国君,他的大儿子秦宣公赵恬继任其位。
秦德公赵嘉即位以后,发展生产,并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此时,秦人祭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开始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今陕西境内的鄜县祭祀天地。秦德公赵嘉命人占卜迁都雍城是否吉利,结果是后代子孙可以以此地为依托向东发展,直至饮马黄河。秦国迁都以后,大臣梁伯、芮伯迫于压力而前来朝见秦君。这一年,秦国开始确定有三伏的节气,用在城门杀狗的方法来祛除热毒邪气。秦德公赵嘉在位两年便去世了。
秦德公在位只有两年时间,他的三子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秦德公在位虽短,但他迁都雍城,设立伏天,生子任好(秦穆公),仁义宽厚的历史功绩,在秦史乃至我国古代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
基本信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