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
3

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

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字祢罗突,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周明帝异母弟,母叱奴太后,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

武成二年(560),宇文邕即皇帝位,大臣宇文护以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专擅朝权,肆行威福。天和七年(572),宇文邕杀死宇文护后亲政,改元建德。其在位期间,厉行改革,六次下诏放免奴婢、杂户为民,三次诏减赋役。建德三年(574),下令禁佛、道二教,悉毁经像,罢沙门、道士,还俗为民。废都督中外诸军事衙门,改革府兵制度,颁布《刑书要制》以加强君权。建德六年(577年),宇文邕率军攻破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俘北齐后主高纬,灭北齐,一统北方。578年5月,宇文邕率诸军伐突厥,6月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1]

2024年3月28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携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正式公布宇文邕的头像“复原图”及相关考古成果。这是中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2]

基本信息

中文名宇文邕

民族鲜卑族

出生日期543年

逝世日期578年6月21日

出生地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

代表作品象经

主要成就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
兴兵灭北齐
统一北方

谥号武皇帝

字号小字祢罗突

别称北周武帝

庙号高祖

朝代南北朝末期(北周)

陵墓位置周孝陵

年号保定、天、建德、宣政

在位时间560年—578年[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