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蒲家庄人。因他写了一部《聊斋志异》而闻名[1-2]。
蒲松龄出身于地主兼商人的家庭,他父亲年青时家庭很穷,后弃儒经商。蒲松龄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中,自幼聪颖好学,喜读诗书,怀有轶才。18岁结婚后,因其妻刘氏贤淑,遭妯娌妒嫉,家不和,遂分家。蒲松龄早年热衷于功名,19岁“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弟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33岁的蒲松龄回到故乡,即被同乡西铺村的世代名宦毕际有家请去设馆教学。此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为贡生[3]。
蒲松龄的文言文《聊斋志异》是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聊斋志异》描写鬼狐恋情、讽刺贪官污吏,借小说抨击时弊[4]。
中文名蒲松龄
出生日期1640年6月5日
逝世日期1715年2月25日
出生地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代表作品聊斋志异、狼、山市
身份文学家
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
字留仙、一字剑臣
号柳泉
所处时代清代[2]
别称柳泉居士[5]、聊斋先生[2]
朝代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