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

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向秀(公元227年—公元272年)[1],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向秀喜欢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处得很好,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接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散骑常侍、黄门散,与任恺等人友好。向秀喜欢谈论老庄之学,曾注《庄子》,注未完成便过世,郭象承接剩余的的《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

魏末晋初向秀与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王戎七位名士,史称“竹林七贤”。他向秀著有《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向秀既追求个性自由,又维护社会体制,是士族的双重文化性格[2]

基本信息

中文名向秀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227年[1]

逝世日期272年

出生地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

代表作品思旧赋[3]、庄子注[4]、《难嵇叔夜养生论》

身份哲学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推动玄学盛行
竹林七贤之一[5]

子期[6]

所处时代魏晋时期

官职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家世河内向氏 

籍贯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