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
古代官名
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其历史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财政工作。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不理部务。元丰改制后户部尚书得到皇帝重视,始领部事,从二品。南宋初,以执政兼领财用事,多不置尚书,以侍郎二人通治左、右曹事,后复置尚书[4-5]。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后,户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其职权和地位发生了空前变化,有掌管天下户口、田赋等的权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