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
2

中国历史事件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1],至元丰八年(1085年)结束[2]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熙宁二年(1069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开始实施,王安石与吕惠卿、曾布、吕嘉向等人围绕富国强兵目标,陆续制定并实施了均输、青苗、募役、市易、免役、方田均税、裁兵、将兵、保甲、保马等新法。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新法全被废除[2]变法以失败告终[1]

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所以该变法也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3]

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是指农户十户一保,五十户一大保;两丁以上人家出一丁,农闲练兵平时维持社会秩序战时征集入伍;大保每夜五人在保内巡警;该举措寓兵于农,减少募兵,节省了军费开支。青苗法是指由农民自愿申报,春天向官府请贷钱粮,半年为期,偿还利息两分,使农民不误农时,限制了高利贷者乘隙盘剥[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新法内容青苗法、市易法、三舍法等

反对派司马光等旧党

变法结果失败[4]

变法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变法影响北宋进入党派之争的泥淖

发生时间1069年

结束时间1076年

主要人物宋神宗、王安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