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
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古称“河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辖11个设区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截至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达3445.96万人[1]。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山西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是华北最高峰。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截至2015年12月,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截至2021年12月有维管植物2700多种,野生动物439种,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公里。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5494.69亿元[2]。
截至2024年末,全省共有幼儿园6347所,小学3644所,初中1310所,普通高中50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03所,普通、职业高等学校83所,成人高等学校8所;专利授权量29145件;气象台站11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5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9个[2]。
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是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的省份,除了汉族,还有53个少数民族,包括:回族、满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土家族等。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个宗教团体[3]。截至2024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4.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45.6公里[2]。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较最为突出的还有太原晋祠、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北岳恒山、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