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天大,Tianjin University),坐落于天津市,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该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创始成员[2]。
天津大学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分别为128.85万平方米、243.6万平方米、30.9万平方米;有76个本科专业,4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有国家级一流课程8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4个,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5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截至2024年12月31日)[2]。
天津大学前身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1900年,学校被迫停办,后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库复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大学区制试行,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学校更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37年,遵教育部令学校西迁;9月10日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国立北洋工学院(泰顺)、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返回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1946年复名“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2]。
天津大学位列位列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24名[3]、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1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