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赵
中国历史朝代
汉赵(304年-329年),又称前赵,是东晋时期十六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308年刘渊称帝,次年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1-2]。汉赵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肃天水市),西至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东至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3]。
304年11月,刘渊(约公元250年-310年)以复汉为名称王,改元元熙,国号汉。308年10月,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310年,刘渊病卒,长子刘和即位,被庶弟刘聪篡位。313年,刘聪夺取洛阳,俘杀晋怀帝。316年,又灭亡位于长安的西晋残余势力。
318年7月,刘聪病死,太子刘粲(càn)继立;同年8月,靳准发动平阳政变杀刘粲。镇守长安的中山王刘曜(yào)发兵攻靳准;同年10月,刘曜带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赤石川)后登基称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国号为赵。与此同时石勒起兵反叛自称赵王,汉赵丧失东土,赵帝刘曜独存西境。史家为区分,将关中的刘氏赵连同刘渊所建的汉,即将稍前的(屠各)刘姓政权统称为前赵,而将随后的石姓赵称为后赵。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329年初,前、后赵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被后赵擒杀,汉赵主力被消灭。
基本信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