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
古代中国西南地区政权
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云南一带建立的民族政权,从公元937年,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始,定都羊苴城,共传22代国主,历时316年[1]。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杨干贞拥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10个月后,杨干贞废赵氏自立,又改国号为“大义宁”。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推翻大义宁国,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仍定都于羊苴城。段思平传十二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杀廉义自立;4个月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之后传位于段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高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去世,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段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1]。1253年,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大军南征,灭大理国[2]。
基本信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