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威尔德斯达特镇,毕业于图宾根大学,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现代实验光学奠基人,有“天空立法者”之称。
约翰内斯·开普勒于1589年进入了图宾根大学的图宾根神学院,后被推荐担任格拉茨新教学校(后来成为格拉茨大学)的数学与天文学教师,提出了开普勒定律,用来描述行星运动。在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被誉为“第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与最后一个科学占星家”。1630年11月15日,在神圣罗马帝国巴伐利亚公国雷根斯堡病故,享年58岁[1]。
中文名约翰尼斯·开普勒
外文名Johannes Kepler
别名天空立法者
民族德意志人
出生日期1572年1月6日[1]
逝世日期1630年11月15日[2]
出生地符腾堡的威尔德斯达特镇
毕业院校图宾根大学
代表作品宇宙的奥秘、世界的和谐、鲁道夫星表
职业天文学家[3]、物理学家、数学家
主要成就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信仰基督教(新教徒)
星座摩羯座
国家神圣罗马帝国
主要贡献学科天文学、光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