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出生于魏国安邑,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

魏惠王在位期间(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19年),于惠王九年 (前361年)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国亦称梁国。曾开凿鸿沟,从圃田泽引水溉田,开创选拔武卒制度,筑长城于西边。十七年,魏军被齐军击败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次年,魏军联合韩军败齐、宋、卫联军于襄陵(今河南睢县)。二十六年,自称王,召集逢泽之会,率十二诸侯以朝周天子。二十九年,魏军被齐军大败于马陵 (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今河南范县西南,或说今山东郯城马陵山),魏国国势从此衰落。惠王后元元年(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相会,尊齐威王为王,威王亦承认他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十二年,魏将公孙衍以“合纵”之策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以抗秦。魏惠王因数次战败,遂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大梁。魏惠王晚年,魏国屡遭秦国进攻,先后失去河西、上郡。魏惠王去世后,子嗣继位,即魏襄王[1]

基本信息

别名魏惠王、梁惠王、文惠君、魏文惠王、魏惠成王

民族华夏族

出生日期公元前400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319年

出生地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

主要成就徐州相王
迁都大梁
兴修汴河
开通鸿沟
屡破强秦
威服赵韩

本名魏罃

所处时代魏国

统治前370年-前319年

展开